"绳子断没断?"这短短四个字,正在拷问着整个旅游安全监管体系。8月26日发生在宜昌西陵峡快乐谷景区的蹦极坠客事件,不仅让一位年轻女性从40米高空坠落受伤,更扯下了高危游乐设施安全管理最后的遮羞布。景区与目击者截然不同的说法,让这起事故蒙上了一层厚重的迷雾。
官方声明与现场证据南辕北辙
当目击者小何清晰地描述"绳子在安全绑带连接处断开"的细节时,景区工作人员却在电话中矢口否认存在绳子断裂的情况。警方给出的回应更加耐人寻味:"人没事,绳子没断,不想相信网上的一些东西。"然而,现场照片中清晰可见的水面血迹,以及游客大腿受伤的事实,都在无声地质疑着官方的说法。
矛盾远不止于此。一位商户透露"游客的扣子没扣好",这与目击者描述的绳子断裂位置相互抵触。在这场扑朔迷离的事故中,究竟谁在说谎?抑或是各方都在避重就轻,试图掩盖更深层次的安全隐患?
61米高空背后的监管黑洞
涉事的西陵峡蹦极跳台高达61米,是全国最高蹦极项目之一。如此高危的游乐设施,其安全管理本应达到最高标准。但现实情况是,2017年三峡景区曾发生滚石坠落致3死2伤的惨剧后,宜昌旅游安全监管似乎依然停留在"亡羊补牢"的被动状态。
从企查查信息可见,经营该项目的宜昌西陵峡快乐谷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,已有27年历史。高龄设备遭遇高频使用的现实情况下,定期的专业检修维护是否是走过场?230元/人的票价背后,又有多少真正投入到了安全维护中?
问责机制缺失下的安全隐患
比起2017年事故后快速响应的问责力度,本次事件的处理显得异常迟缓。事发当日景区仅发布"停业检修"通知,刻意回避与事故的关联。夷陵区文旅局的通报也仅确认游客无生命危险,对事故原因含糊其辞。
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,恰恰暴露了当下旅游安全监管的最大软肋:缺乏刚性问责机制。当景区可以自行决定"检修"时间,当监管部门满足于"无生命危险"的底线标准,游客的生命安全就永远处于被动防御状态。
生命不能成为商业冒险的赌注。从三亚滑翔伞坠落、郑州过山车事故到如今的宜昌蹦极事件,频发的高空游乐设施事故已为我们敲响警钟。监管不能停留在事后通报的层面,必须建立常态化、专业化的预防机制。只有当每一根安全绳都经过严格检测,每一次扣紧安全带都有监督复核,游客才能真正享受到"安全"的刺激体验。
嘉正网-正规配资之家门户-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-外盘开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